新华社西安2月24日电 题:秦巴山区:战疫战贫,两场仗都要打赢
新华社记者薛天
在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全面复工复产的号角早已吹响。抗击疫情的同时,秦巴山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同样坚决。社区工厂、农业园区和一辆辆向外输送劳务人员的大巴车,就是秦巴山区战疫战贫时的关键“堡垒”。
社区工厂:家门口增收“不能?!?/font>
易地搬迁政策让秦巴山区深山中的群众能够进城入镇,因搬迁而打造的社区工厂,已成为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而这样的局面,并未因疫情改变。
刚过正月十五,陕西省镇安县云盖寺镇的兰志芳就回到了镇安恒泰电子有限公司,和她一起返岗的还有同镇的37位同事。兰志芳前些年丈夫去世,她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孩子,生活较为贫困。
“我从2016年就开始在这家社区工厂工作,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兰志芳说,“企业能尽快复工,就能尽快减轻我的生活负担?!?/p>
2月21日,陕西镇安县云盖寺镇云镇社区一家社区工厂的工人在分拣电子探针。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而在镇安芯木田公司的社区工厂内,40余名工人正在组装比头发丝还细的芯片用测试探针。公司总经理乐建说,从建厂、招募培训员工,到正式生产近一年的时间,这批工人人均每天就能生产2000根探针,每年可以为企业创造超过2000万元的产值。
“山区群众经过培训也能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乐建说,“疫情并没有改变公司的发展规划,我们建成了新的生产线,计划从附近社区再招录150人?!?/p>
“企业复工是经济恢复的关键。现在要做好防疫,但脱贫的目标也不能松劲。不能让群众因疫致贫,更不能让群众因疫返贫?!鄙挛魇∩搪迨形N?,镇安县委书记李波说。
2月21日,陕西镇安县云盖寺镇云镇社区一家社区工厂的工人在制作电子探针。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农业园区:土地里“宝贝”要深挖
“育苗前深翻整地,深度不低于15至20厘米,底层土块稍大、表层要平整匀细……”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左湾村的辣椒育苗现场,驻村第一书记江涛和农业专家正在讲解园区辣椒育苗的技术要领,组织贫困群众集中发展辣椒产业。
“秦巴山区无闲草,田间地头都是宝”。疫情并未挡住春回大地的脚步,秦巴山区也迎来农忙时节,各区县都在继续“深挖”土地里的价值。
2月21日,陕西镇安县云盖寺镇西华村一家菌棒生产企业的工人在收集菌棒。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在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园区,供木耳生长的数百万个标准化菌袋,已经堆满了仓库的货架。十几天后,这些菌袋就将分发给秦巴山区的种植户们,仅需按照流程化操作,菌袋所产出的木耳,最贵时甚至能卖到80元一斤。
“公司一年可以生产1000万个菌袋,每一个都能为农户带来7元以上的收益,保守估计就是7000万元。这对地方脱贫增收的拉动效果很明显?!痹聘撬抡蛘虺ね醮乃?。
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白岩村是个贫困村,2019年在镇养蚕合作社的帮助下,新发展了桑园1000亩。眼下正值桑树管护的要紧时期,合作社紧急抽调了24人,每天错峰交叉地进行施肥、剪枝、锄草等工作。
“社员下地干活要佩戴口罩,每天早晚测量体温,就餐也都实施了分餐制。”合作社负责人朱云介绍说,“土地不等人,抗击疫情重要,农业生产也不能延误。”
2月21日,陕西镇安县云盖寺镇西华村一家菌棒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在查看菌丝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务工专车:“点对点”输送保安全
外出务工,目前仍是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手段。但受制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部分农民工返工不便,还有些人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心存恐惧。为此,陕南多个区县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由政府掏钱包车,政府对接安排,帮助需要返工的群众回到工作岗位。
“一桶方便面、一盒酸奶、一包湿巾纸、一块香皂和一份农民工维权知识手册。”21日,陕西省旬阳县的农民工李兴春,收到了县政府发放的返程路途用品,踏上了返岗复工的“务工专车”。而李兴春同行的126名农民工,也乘坐8辆大巴,各自返回甘肃、山西、浙江的6家公司。
据介绍,旬阳县已经与新疆、山西、浙江等50多个劳务基地共30余家企业沟通联络,正通过“点对点”输送的方式,逐步帮助劳务人员安全返岗。
同样,20日上午,安康市汉滨区各镇办的首批53名农民工,也坐着政府租赁的大巴车,返回江苏常州。同车还配备有服务人员和随队医生。汉滨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魏东鹏告诉记者,这次返岗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0人属于贫困户,尽快返岗就是他们今年能够顺利脱贫的关键保障。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也表示,保障工人尽快返工返岗,不单单是用工“输入地”的急切期盼,也是用工“输出地”的责任和使命。
“但目前,汉滨区仍有部分贫困群众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我们正在尽可能安排其就近就业,最大程度保障他们的收入不因疫情而产生较大波动。”王孝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