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题:发射架下的“东风快递哥”——走近火箭军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连”官兵
新华社记者张选杰、李兵峰
为了“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荣光和梦想,被誉为“导弹发射先锋连”的火箭军某旅二营三连四级军士长王永奎,把人生最好的16年时光,都奉献在了导弹发射架下。
去年,这名导弹号手不得不离开心爱的部队。退役时,他抱着发射车哭着说:“真想再打一发导弹?!?/p>
自连队组建以来,一茬茬官兵用忠诚为共和国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堪称最励志、最专业、最上进的“东风快递哥”。
最励志:“即使倒下,也要向前”
“我来连队第一天,就被那封请战书给‘震’到了!”上等兵刘鹏程说的是关于中士崔恒旗的故事。
2012年,崔恒旗受伤在医院治疗,连队接到作战值班任务,考虑他的伤情,决定让他留守。听到这消息,他咬破手指,写下请战书,请缨参加任务。
血书上,“先锋连的战士即使倒下,也要向前,倒在离胜利最近的地方”等话语,读了让人动容。
在三连,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置身这样的环境,刘鹏程很快实现向合格导弹通信号手的转变。
今年5月19日,刘鹏程参加全旅野外合成训练。晚上进行营与营之间的竞赛考核时,他突然感到肚子剧烈疼痛。为了保持对上对下沟通畅通,他一手按着肚子,一手操作通信仪器。
等到“发射成功”,已是凌晨2点多,刘鹏程满头虚汗,声音颤抖地报告:“导弹点火起飞正常!”
之后,他趴倒在那里。急救车把他紧急送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痉挛。
在这个连队,更多的人是“号手墙上无名、聚光灯下无影”,但他们依然时不我待备战强能,离开时留下“若有战、召必回”的诺言。
最专业:“枕着敌情睡觉、准备今夜打仗”
士官魏骏晖的柜子里面,放了几封遗书。
“连队把训练当成打仗,把战备值班当作上前线,人人都做好了为战而死的准备,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遗书。”连队指导员刘帅说。
朝着“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这个核心能力要求,这个连的官兵“枕着敌情睡觉、准备今夜打仗”,努力实现从“能打弹”到“能打仗”、从“能打仗”到“能打赢”的转变。
为了操作准确无误,大家每天背记操作口令。一天晚上,指挥长赵文杰说梦话喊了句口令,同屋睡得迷迷糊糊的瞄准号手郭江博,一下进入角色,立即回答了一串操作口令,把大家都惊醒了。
要想比别人强,只有吃更多的苦。这几年,他们探索重要岗位“一岗多人”、一般岗位“一人多岗”、专业骨干“一专多能”的模式,很多人通过“两长一手”考核。
去年,他们继续蝉联全旅参加任务最多、发射导弹最多、等级号手最多的连级单位。
最上进:“敢于否定才能成长,勇于创新方能超越”
在三连的走廊,一张显眼的“出彩账单”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名名官兵的“进步点”“闪光点”“创新点”。
“敢于否定才能成长,勇于创新方能超越?!狈⑸溆な弊臃?,创新让“导弹发射先锋连”总是比别人先行一步、更胜一筹。
夜间开展火力突击,他们创新的“微光条件下发射车精准占领阵地”战法被全旅推广;千里出击,他们创新的“战车平板快速定位法”赢得大量时间;导弹进行转载时,他们探索出“导弹快速吊载法”,比以前缩短了好几分钟;三级军士长陶德军研制出精确点火训练装置,使号手精确点火率不断提高……
去年,连长王旭带领骨干探索创新“交叉换岗、多专多岗”训练模式,按照“新兵精通本岗、士官兼顾他岗、骨干覆盖全岗”标准分层施训,催生越来越多的“金手指”“全能王”等,成为备战打仗中的有生力量。
“常规导弹第一旅”旅长刘西洋介绍,这个连深入推进夜战夜训、“一反四防”等实战化训法,探索形成的战斗精神强训路子、某训练装置等在全旅推广运用,“人人过硬、架架托底、整连能战”的核心能力稳步提升。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